一些小众的留学目的地,因为留学费用低、性价比高,也越来越被关注。
比如, 德国、法国、西班牙、荷兰等欧洲国家的公立大学都会减免学费,学生家庭只需要提供生活费。如果学生懂德语、法语、西班牙语,去这些国家的优秀大学留学可以省下一大笔教育经费。
其中, 德国的机械和电子工程教育一直很受认可,对留学生就业也很友善,毕业后能拿到18个月的求职签证,若回国发展在汽车、机械、化工、电子等领域也有较强优势。但是德国本科阶段开设的英语授课专业很少,想去德国留学,必须花时间学习基础德语。
法国拥有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,既有工科见长的工程师学院、有培养商业精英的高等商学院,也有研究水平颇高的综合性公立大学,还有培养美术、设计、音乐、厨艺等各行业专业人才的一流学院。
而 荷兰2023-2024学年的中国留学生增长了23%,创下近二十年新高。荷兰开设的英语课程是欧洲非英语国家中最多的,学费也比较实惠,毕业后还能申请一年的“搜寻年”签证。
如今,这些欧洲国家的优秀大学开始成为很多普通工薪家庭的目标之选。
近一些的,中国香港的热度最近两年都居高不下,且不少亚洲国家,也体现出了自己的吸引力。
像新加坡的大学,虽然“分控”,但 录取要求往往十分透明;日本这样的非英语国家,也有不少大学 开设全英文课程,而且会降低日语语言门槛......因地域文化、地理位置接近,花费更低,这些国家都有一定的吸引力。
还有一些学生干脆申请国内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校或项目,总之“留学”选择变得越来越多。
专业选择,更考虑投入与产出的性价比
除了考虑留学目的地的性价比之外,大家也开始理性考量在留学就业方面的性价比,即专业学习的投入和产出。
过去,大家也考虑专业的性价比,但如今,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,让人不得不把选专业这件事琢磨得更深更远。
比如一向被中国学生青睐的计算机科学这一热门专业,就在被重新掂量。
在美国科技公司的裁员潮之下,几年前炙手可热的计算机专业虽然出现就业窘境。取而代之的是, 人工智能和 数据科学却风头正盛。
据报道,美国很多科技公司在大幅裁员的同时,却将大量资源投入AI领域,大招AI人才,比如从事大型语言模型(LLM)应用开发的人员。AI工程师的薪资也是普通工程师的2-4倍。
AI人才回国就业也是一片蓝海。根据麦肯锡公司此前发布的报告,2030年中国的AI人才缺口也将多达400万人。 人才的稀缺性,决定价值。
这一现状也在影响留学生的专业选择和学习方向,未来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相关的专业,会成为不少学生和家庭的心头好。